欢迎来到沂沭泗水利网! 
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水利纵览
水利纵览
刘冬顺:强化依法治水管水护水 全力推动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写在202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发布时间: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淮河水利网  责任编辑:史秀东  浏览次数:

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Accelerating Change(加速变革)”。我国纪念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管理江河湖库,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守护好大江大河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战略高度,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亲自把脉长江、黄河保护治理,部署推动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的出台,对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开启了大江大河大湖保护治理的新时代。

法者,治之端也。淮河流域有着悠久的治水实践和水法治实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流域内诸侯国就先后举行召陵之盟、葵丘会盟,制订水利盟约,提出“毋曲堤”“毋雍泉”等条款,以缔结盟约的形式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加以约束。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灌溉工程芍陂,通过设立《示禁开垦芍陂碑记》、制定《新议条约》等方式,对使用维护进行了详细规定,保证了水利之泽千年不竭。

新中国成立开启了淮河治理的新纪元。以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为统领,流域各地制定出台了水法实施办法、节约用水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水法规规章,建立健全了适合流域域情和水情的水法规体系,涉水各项事务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1995年,国务院发布我国第一部流域水污染防治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在有效遏制流域水质恶化态势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批复《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淮委依法编制防洪、水资源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推动落实,全面施行水工程规划同意书制度,水利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不断强化;充分发挥淮河防总办事机构的平台作用,制定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和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科学防御流域多场洪水,最大限度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健全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建立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依法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河湖空间管控持续加强;有序落实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制度,建立覆盖流域省、市、县三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扎实推动流域主要河湖水量分配和水资源统一调度,推动节约用水、生态流量监管、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保护治理,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流域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流域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制定流域边界水事协调工作规约,开展水事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建立跨界河段(水域)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成功处置了多起省际边界水事纠纷,有效维护了流域水事秩序。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专门部署,强调要“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明确了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要求。水利部党组全方位重视水利法治建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将强化水利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之一。新形势下,强化依法治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作为淮河代言人,淮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按照水利部党组要求,围绕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持续强化依法治水,以法治的刚性约束保障淮河的安澜幸福。

一是持续夯基垒台,健全依法治水管水护水体系。充分学习借鉴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立法经验,结合淮河保护治理实际,积极推进流域水法治进程,研究谋划建立完备的流域水法规制度体系;充分履行流域机构职责,深入贯彻落实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持续提升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充分发挥河湖长制、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平台作用,建立健全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淮委与省级河长办沟通协调等工作机制,加快构建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充分利用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推进流域联防联控联治;健全水利工程安全保护制度,建立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等全链条管控机制,确保水利生产安全;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重点领域、敏感水域常态化滚动排查整治,依法严厉打击重大水事违法行为;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良法善治的独特作用,完善水事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健全水事纠纷预防、排查、调处、联合执法、应急处置等长效机制,全面开展水事矛盾隐患集中排查和纠纷调处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持续维护良好水事秩序。

二是强化底线思维,扛牢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职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履行好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抢险技术支撑三大职责,围绕“四不”目标,贯通“四情”防御,强化“四预”措施,抓实“四个链条”,坚决打好打赢水旱灾害防御硬仗;坚持未雨绸缪、关口前移,“预”字当先,“实”字托底,系统梳理和及时修订相关方案、预案、办法,增强应急处置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突发事件应对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坚决打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推动建立流域统筹协调调度机制,强化多目标调度的系统高效耦合,努力实现流域控制性水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遵循系统、统筹、科学、安全原则,层层压实防汛抗旱责任,严格执行调度指令,严肃防汛抗旱工作纪律,科学精准调度运用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全过程落实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措施和责任,确保水利工程安全。

三是坚持依规而治,完善流域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新阶段淮河治理方案审查审批,有序推进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水资源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编制或修编,加快构建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流域水利规划体系;依法依规开展规划审查,进一步增强流域规划的统领性、权威性和管控性;建立健全流域规划实施责任制,分解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强化规划落实情况监测、监督、统计、评估、考核等工作,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流域规划开展各项行政许可审批,确保流域规划目标得到有效落实;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将流域防洪除涝减灾能力提高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平;科学谋划引调水工程,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强化联网、补网、强链,不断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四是贯通系统施治,加快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复苏。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明确功能分区和管控标准;强化河道岸线保护规划、采砂管理规划约束作用,严格涉河项目许可和采砂许可,持续清理整治侵占破坏河湖的“四乱”问题;严格落实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强化监测预警和调度管理,保障河湖生态用水;明确地下水管控指标,划定地下水超采区,全面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强水质监测,强化对河湖水功能区达标的监督;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加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维护和提高上游水源涵养等重要水土保持功能,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五是健全制度政策,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建立健全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指标体系;大力推进河湖水量分配,把区域用水总量落实到具体河湖,明确初始水权;建立健全用水定额体系,充分发挥用水定额的刚性约束和导向作用,严格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积极推动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节水机关建设,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重点地区节水开源;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切实加强取用水监管,依法打击非法取水和超许可取水;充分运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平台,强化对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水权交易机制,促进水价综合改革,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六是建设智慧水利,提升依法治水管水护水效能。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坚持将依法治水管水护水作为数字孪生淮河建设的基本依据,加快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工程、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数字化场景和“2+N”水利智能业务应用体系,全面动态掌握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开发利用、河湖空间管控、河湖水系连通、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等情况,实现权威存证、精准定位、影响分析;加强数字孪生淮河建设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撑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联防联控联治,为依法实施流域统一治理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访问量统计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1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区元和路9号  传真:0516-83683666  邮编:221018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