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沂沭泗水利网! 
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栏目 > 局内动态>详细:
离退休干部职工文学作品赏析:学习和弘扬沂蒙精神 建设好幸福沂沭河
发布时间:  作者: 徐强以  来源: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史秀东  浏览次数:

怀着信仰、带着感情,学习和弘扬沂蒙精神。沂沭河的治理管理工作发展和践行了沂蒙精神,沂沭河成为了沂蒙人民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河”。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沂蒙精神形成、发展、成熟于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日本军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对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空前巨大的灾难,在这生死存亡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抗日的大旗,创建了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创了革命战争年代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完整的根据地,也是当时唯一一个以省为建制的根据地。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山东省委历经十余次破坏、重建,自进入沂蒙地区后从抗战到解放,中共山东分局(省委)就没有离开过,是整个沂蒙根据地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各级组织不断建立和完善,党员由抗战初期的1300余人发展到抗战结束时的6万余人。人民军队从无一兵一卒,到抗战结束时,山东军区总人数达27.3万人,约占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总数的四分之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派兵去山东”,一一五师师部和主力在沂蒙地区转战长达7个年头,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抗大一分校在沂蒙山区培养了1.4万余名党政军干部。全国第一个省级抗日民主政权--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在沂蒙抗日根据地成立。解放战争中,沂蒙地区成了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地区,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不仅粉碎了敌人对我山东解放区发起的重点进攻,而且从全国局势来讲还是我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抗战八年,沂蒙军民作战4万余次,歼灭日伪军25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八路军主力部队、地方武装等抗日武装伤亡11万人,其中牺牲4万余人,人民群众被敌人杀害或迫害致死者20余万人。沂蒙地区每一个乡村、每一处山头以及沂沭河两岸处处都有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沂蒙七十二崮、崮崮有战事,八百里沂蒙浸染着革命烈士的鲜血。

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我们党一心为民感天动地。我们党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不惜牺牲一切。在沂蒙山区发生多起跳崖壮举,勇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可见战争之惨烈程度;平邑县太皇崮战斗11人跳崖,仅有2人挂在山涧树枝上获救;平邑县苏家崮战斗30余人跳崖;蒙阴县黄崖山阻击战七连仅剩韩成山等6人纵身跳下悬崖,被后人誉为“黄崖山六勇士”,韩成山所在部队认为他已经牺牲,开了追悼会,而他跳崖后摔成重伤,被当地群众救活,成了“活着的烈士”;沂水县对崮顶突围战,山东军区特务营几乎全部牺牲,最后十四名跳崖勇士仅有营长在内的8名同志幸存,五天五夜才找到部队;党的干部武善桐为掩护村民撤离抱敌跳崖。沭河边朱村每年除夕都会用过年包的第一碗饺子祭奠24名为救群众英勇献身的烈士,40多名战士在支援沭河边渊子崖保卫战中壮烈牺牲,著名的大青山突围战党政军干部战士1000多人牺牲。经济上,减租减息,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满足了老百姓几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政治上,颁布《人权保障条例》,实行“豆选”,让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文化上,举办各种形式的夜校、识字班。亲民上,既有“满缸净院”的亲民作风,也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军事上,有被赞誉为“无声的战斗”著名的“留田突围”战,有粉粹敌人多次“扫荡”的“翻边战术”。通过这些,沂蒙人民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人民军队是自己的队伍,更加坚定地和党、军队站在一起。

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沂蒙人民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做出了巨大牺牲感天动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我们永远跟着你走……”。这首诞生于沂蒙抗日根据地的《跟着共产党走》就是无数沂蒙人民坚定跟党走的真实写照。在长达12年的革命战争中,420万沂蒙人民120万拥军支前、20万人参军参战、10万将士血洒疆场,有了“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这样感天动地的革命事迹。从抗战到解放战争胜利的12年间,沂蒙人民做军鞋315万双,做军衣122万件,碾米磨面近1.2亿斤,救护伤员5.9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在抗日根据地,党和人民军队吃的是人民群众捐筹的粮,住的是乡亲们让出的房,穿的是红嫂缝补的衣,遇险时靠的是人民群众的掩护,正是有了人民群众这面铜墙铁壁,才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在“一切为了前线”口号指引下,沂蒙人民倾其所有,全力以赴支援前线,提出“保证不让一个战士挨饿,不让一个伤员留在火线上”。仅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人民就出动民工总数达92万多人,主战场所在地蒙阴县人口只有20万,出动民工却高达10万人。鲁中南区成立后仅济南战役就投入民工50余万人,并派出3680名干部南下支援新解放区。

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沂沭河治理者,丰富和发展了沂蒙精神。历史上沂沭河水患灾害严重,为彻底根除水患,有了“民主堤”“导沭整沂”“千库万塘”“东调南下”等工程。在抗日战争进行到最艰难的时候,1941年3月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沂蒙专署组织民工6.5万人,3个月艰苦施工,建成沂河袁家口子大堤,解除了30余村庄屡遭洪水冲淹的威胁。大堤命名为“民主堤”,并立碑纪念:“在敌后战斗环境与春荒严重期间,而能克服困难,竣此巨工,实为我民主政权对民众利益关怀之切及民众有坚强组织与伟大力量之表现。我中华民族倘能精诚团结,发挥其有生力量,则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山东省政府于1945年8月13日在莒南大店镇成立之处,就着手治理沂沭河水患。1946年,郯城县人民政府成立沂河修堤委员会,筹集两万块银元,修补了马头北水门外沂河左岸412米长的石护岸。解放区第一大工程也是最早、最大的水利工程——“导沭整沂”,在淮海战役硝烟弥漫时测量,在解放军过江的同一天开工。被誉为“千里治淮第一仗”的新沭河开挖1949年4月21日开工,调集民工10万人,5月12日结工,创造了工程奇迹,当时经济、技术、人员、工具等困难可想而知。

上游“千库万塘”建设取得了不起的成就,1959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赞扬当时的临沂地区一年之内修成六座大水库。岸堤水库1959年11月开工,次年4月竣工,施工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作出的牺牲令人难以想象,特别是库区6万多户、30多万库区移民、近30万亩肥沃良田被库区占压。

中下游“东调南下”等工程的实施,形成了“河河相连、枢纽关联、互联互通、蓄泄兼筹”的整体工程体系,这种在方圆20公里范围内建设三大枢纽、开挖三大分洪道的治理方案,在国内外治河史上实属罕见,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世界治水实践的典范。沂沭河治理成效巨大,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是沂蒙人民牺牲和奉献的结果,是水利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硕果。

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沂沭河管理者积极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沂沭河打造成人民满意的“幸福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郑重承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就是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就是为了人民群众过上幸福日子。

沂河成功上榜“最美家乡河”,高分通过全国示范河湖验收。长4公里、宽100米的沂河阳光沙滩乐园,被誉为国内最大的淡水沙滩浴场,每到节假日,游人如织,仅2022年清明假期每天游客就达3万人次,使得内陆城市临沂也像滨海城市那样享受着沂河水、沙滩带给人们的乐趣,各地游客感叹千里沂河美在临沂、幸福在临沂。这么漂亮的沙子是从哪里运来的?是河道多年自然淤积形成的,是大自然的馈赠和沂沭河管理者从严管理的结果,是自然之美。在“视沙如金”“谈沙色变”的年代里能够留住这片沙滩是多么的不容易,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曾几何时非法采砂、无序采砂曾让美丽的沂沭河“伤痕累累”,采砂管理从九龙治水、多头管理到集中统一许可管理,从粗放开采到精细化监管,从分段禁采到全河禁采,几十年来,沂沭河采砂管理者事争一流,唯旗是夺,采砂管理秩序持续稳定向好,沂沭河越来越显得宁静与美丽。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沂沭河管理者们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以防洪保安为己任,依法管河,既维护河道的自然属性、自然美,又积极推动实施了一批滩地整治景观提升项目,发挥堤是风景线、闸是风景区、河是休闲区的作用。让群众亲切感受到了沂沭河中的水、沙、花、草、木、岸滩、堤防带给大家的是安澜之河、富民之河、宜居之河、生态之河、文化之河、休闲之河、旅游之河,“幸福沂沭河”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访问量统计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1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区元和路9号  传真:0516-83683666  邮编:221018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微信公众号